当前位置:酷酷问答>百科问答>教你怎么打快板

教你怎么打快板

2024-11-21 13:52:44 编辑:zane 浏览量:527

教你怎么打快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教你怎么打快板

技巧编辑

创作技巧

直叙手法--开门见山直接叙述表达的内容。贴近时代快、反映生活迅速,或赞颂、或讽刺、或配合中心搞宣传、或节日自娱自乐,都有“见效快”的功能。接替关系---从对口到三人以上的快板群,写词时要注意角色的接替、转换,如果伴以锣鼓等打击乐器的,还要注意与器乐的合谐,并力求自然,避免生硬。

辙韵规律---较为自由,全篇可以一辙到底,也可视内容、情节分段转辙。平、仄运用也很灵活,例如:

叫你别动就别动,

说你不行就不行!(一仄一平)

说你不行就不行,

你有错误我批评!(两平)

说你不行你不信,

咱俩比比谁有劲!(两仄)

流行于北方地区。是在快板、数来宝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种。一人演唱,以节子掌握节拍,以竹板辅助和烘托气氛。说唱故事为主,突破了快板的原有句式、节奏和押韵方式。代表作品有《劫刑车》、《千锤百炼》、《奇袭白虎团》等。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是:一个“书”字——书中有人物、有故事,作品能给人鲜明的主题,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结构巧妙——有扣人心弦的情节,通过感人的细节来表现,能给观众较深的印象。辙韵要求——恰是一副对子:“上不论,下合辙,一韵到底;上落仄,下落平,四声调节。”对“七字句”早已突破,运用了复杂的变格句式,并结合演唱和书中人物、情节的需要,穿插各种垛句,以及“快打慢唱、慢打快唱”等手法。

开头结尾——一个好作品还应有与众不同的开头、给观众留有余味的结尾。

表演技巧

表演对口快板,既要求有功,更要求有情。一个演员上台表演,能不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感情是起重要作用的。

演唱对口快板,要感情真实。真实的感情发自内心,在表演艺术上叫内在感情。这个内心的感情来自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演员的真实感情又应是发自内心而形于外表的东西。就是说演员要把内心的感情表达给观众,是要通过他的面目表情,外形动作,语言声调等表演手段来完成的。凡成熟的演员,都能很好地把内在感情和外形动作结合起来,做到感情真实,表演自如。表演对口快板,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眼神

人常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还有的说:表演表演,表的是“眼”。也经常听到有人夸奖某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好,眼睛有神。

可见,眼神的运用对于表达感情起着直接的作用。

表演快板运用眼神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视线要集中。演员在舞台上要眼看一条线,而不要眼看一大片。看一条线,视线集中,就能用你的眼神把观众拢住;看一大片,眼神就散了,观众也就跟着散了。

2、眼中要有物。演员根据作品提供的环境、人物、情节,进行表演,无论台上调度大小,动作多少,眼睛总是闲不住的,或极目远眺,或近眼细瞅,或眉开眼笑,或怒目而视,都要做到眼中有物。有物就是有实感,像真看到一样。

3、要同观众交流。曲艺的表演都是直接对观众的,要通过你的眼神同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让观众进入你演唱的作品中来,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让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亲切、热情的印象,总像是在哪儿和你见过面、谈过话,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这回看完你的演出,下回还想来。

二、手势

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演,都讲究手、眼、身、法、步。把手放在首位,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演员在表演中,用手做动作是最多的。表演快板更是这样了,像什么指人、指物、指方向,拿刀、拿枪、拿工具,敬礼、握手、抱孩子,写字、画画、翻东西,以及推、拉、抡、拽、扇、拍、扔、打之类的动作,都是通过手势来表示的。

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

1、配合唱词。要唱什么样的词,就做什么样的动作,用手势协助内容的表达。如何配合得好,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手是动在词前,或是动在词中,还是动在词后,要反复琢磨,反复实验,然后再确定下来。

2、配合眼神。表演的时候要反过来,应该是手到眼到,手指哪儿,眼看哪儿。当然也有看前指后、看左指右的,这在于演员的处理,不能绝对化。手势对眼神来说,一般是起领路的作用。

3、配合身段。照理说身段也包括着手势。这里讲的身段,是除手以外的动作都在其内。在表演的时候,要把手上的动作和身上的动作结合起来,协调起来,统一起来。

搞好这几个配合,或者说结合,还要求手势要准确,鲜明,大方,有目的性,不能含糊,琐碎,小里小气,乱划拉,比划了半天不知道你在干啥,这只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表演快板,右手拿着大板,对表演有所影响,必要时可以把右手腾出来,有三种方法:

夹板:把大板夹在左腋下。

挎板:把大板挎在左手脖上。

放板:把大板放在桌子上。

三、造型动作

造型动作不是单指的抬手、转身、迈步之类的动作,而是指经过演员精心设计,有助于造型的动作组合。

造型动作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连贯性。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员把演唱的作品吃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具体的人物形象,从生活真实出发,而又经过加工、提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造型动作来。在演唱一个作品的时候,其中有几组,或者一两组这样的动作,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反响。

在这方面,一些著名的快板演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凤山在和王学义表演《综合利用开新花》的时候,精心设计了一段“鸭子浮水”的造型动作,和唱词紧密结合,细腻逼真,绘声绘色,收到了强烈的演出效果。

李润杰、张志宽合说的《立井架》,对“拉起井架子”一段的表演,恰当地安排了造型动作,两个人紧密配合,一个唱词,一个喊号,同拽缆绳,协调一致,真实而又生动表现了王铁人带领大庆工人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连续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范延东在表演上是讲求造型动作的。他在表演《学雷锋》和《巧遇好八连》的时候,都设计出几组很好的造型动作。如《学雷锋》中的“十五大员”。《巧遇好八连》中的“旧上海的南京路”,就让他给演活了,可以说是句句有形象,动动打烙印,很受观众欢迎。

四、跳进跳出

同其它曲艺形式的表演一样,对口快板的表演也是跳进跳出的。演员既是叙述者,又是人物的扮演者,叙述时跳出来,演人物跳进去。

说快板演人物又同演戏不一样,演戏是固定角色,表演快板是模拟人物,而且是跳来跳去的:一会儿爹,一会儿妈,一会儿聪明一会儿傻,一会儿解放军,一会儿大恶霸。这种表演主要是抓各类人物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带有一定的夸张性。无论表演什么人物,不是要求你完全像,非常像,而是要求你“像不像,三分样”。当然,做出这三分样来也不容易,不付出十二分的力气是达不到的。

这种跳进跳出或跳来跳去的表演方式,对演员的要求主要是变化快和自然。演员的头脑要反应灵敏,动作要相当熟练,这样才能在瞬间的转换中,保持具体人物的声调、动作、感情、性格的一致性。

五、打法介绍

(一)、五功三技

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拇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拇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拇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拇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 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挑法〞和〝扬法〞的操作。在上述〝挑法〞的基础,手腕转动更为用力,以底板下端与撞击前板,发出〝特〞的声音后,顺势将前板扬起。再将前板往下砸,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二)、合成

单项练习熟练之后,进入合成节段。可按〝数来宝〞,〝三、三、七〞的板式,基本点儿合成,口诀为: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心念手打:(每小节为一拍)

口诀 :│ 一 二 │ 三 0 │ 三 二 │ 一 0 │

节子 :│ 嗒 嘀 │ 嗒 0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 特 0 │ 呱 0 │ 呱 0 │ 呱 0 │

口诀 :│ 一 二 │ 三 四 │ 五 六 │ 七 0 │

节子 :│ 嗒 嘀 │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 特 0 │ 呱 0 │ 呱 0 │ 呱 0 │

练习要求:

(1)位置:敲打节奏时,〝节子〞与〝大板〞侧面朝外持板姿式,〝低〞不能超过腹部。在练习的时候,动作要求伸展,里外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自如,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立搧〞、〝平撩〞,可进可退,防止一种姿式的倾向。

(2)节奏:以钟表速度做为节拍的标准,〝时钟〞、〝手表〞行走的速度有快慢之别,在练习时可采用各种速度,练习节奏的准确性。

(3)音量:要有〝强〞、〝弱〞的控制,要掌握节子方面的五指功能。其功能为:拇指为挡,食指为挑,中指为托,无名指为贴,小指为协。五指间互相配合,控 制音量。

(三)、演唱板

演唱时,为配合各种句式,所采用的『板点』,用来烘托情节,这里称为『演唱板』。演唱板主要誁『节子』的运用:

1、基本点儿:

是叙述句子时用的板式,也是全段基础。使用时,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腕子左右扭动,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嘀』的音,当弟二次推起时,拇指横在节子的腰部踫出『嗒』的音,拇指又借样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嘀× 嘀嗒× 嘀× 嘀嗒×

2、单 点 儿:

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用腕将节子托起时,拇指下按,撞击底板机,发出『嗒』的单点机声音,此节奏适用于『垛板』为1/4节拍,速度较快。

嗒×××××××

3、双 点 儿:

腕子左右扭动将节子推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挡回,撞击节子的底板机,推起时发出『嘀』的声音,挡回时发出『嗒』的声音,如同钟表的摇声、产生了双点节奏,适用于『俏口』的句式: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4、垫 点 儿:

用于句子的结尾处。在演唱肘惟恐节子音量压演唱嗓音,因此,节子的音量要适当,当句子结束时,再加大节子的音量由于上述要求,才产生了『垫点儿』,但速度 和演唱时一样,发出『嘀嗒』的声向,大致分为三种。

(1) 句尾垫点儿:

○满山.的森林密屋屋,○嘀嗒 嗒○

(2) 无板垫点儿:

句子演唱时无拍节,和说话样,使用垫点时再加节奏。象『山东快书』的句式演唱相仿,唱完一句后加『铜板』的过门儿。

二武松一听火往上撞。○嘀嗒嗒○

(3) 达花垫点儿:

句尾加垫点,发出『嘟』的长音,或句中加垫点机。

○一轮红日东方起,

看日出,(嘟.....嗒○)您奔东岳蹬泰山。

5、颠点儿:

将节子平端,放在腰的位置,拇指按住节子的『顶端』,腕子上下颠动,发出来『嗒』的单点声向,节奏1/4节拍,一字为一板,板起家出,字停板上的板式。

嗒××××××

6、火车点儿:

与火车行进时发出的节奏相仿。要求速度均匀,双人快板或数来宝适用此点机,因它节奏鲜明一拍即合。

嗒×× 嗒×× 嗒×× 嗒××

7、晃 板:

无有节奏,拇指放在节子腰部腕子急速抖动,达续发出『哗』──的声音,表现紧张的情节适用于此点儿。

8、拈 花:

将节子平端,用腕颠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放在节子的

快板

腰部,当颠起后踫出拇指发出『嗒』的音,随即挡回撞击底板机。拇指与拈花相似。胳膞可伸、可缩、可前、可后、可长、可短、可上、可下,此节奏适用于配合各种人物的动作,表现快活。

嘀嗒嘀 嗒× 嘀嗒嘀 嗒×

9、凤 点 头:

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拳至与耳相齐,肘腕大幅度甩下,至左半姆相齐,发出『嘀』的音,然后,肘腕臂拈又拳至耳齐,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由于节子上下舞动如鸡啄碎米,因此称为『凤点头』,此点机适用于『贯口』或『结尾』时使用。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10、混合点儿:

前边所述各种板式的结合。『单点儿』、『双点儿』、『晃板』,等达环套用,可根据情节变化,起承结合,配合不同的板点机,也许一句当中前半句是『火车点儿』,后半句就改为『风点头』。总之,变换频繁,适用于一些高难度的情节及人物处理,混合点的创造在人物多变,情节复染的处理上,给快板书演唱表演,解决了很大的困难。

(四)、开场板

〝开场板〞使用于快板书演唱的开端,起到很好的〝拢神〞效果(凝聚观察的注意力),更是快板书表演的一大特色。在前两节的竹板操作基础上,〝开场

板〞更重于左右两手,节子与大板的互相搭配,难度也更大。〝

快板

开场板〞是由各种不同的板式所组成的,组合则因人而异,可以任意拆组。由于〝快板书〞演唱

的派别不一样,〝开场板〞的演奏也不同,这里综合几位快板书名家的打法,分类解说,参照如下:

1、基 础 板:

是开场板的主要板式,也是各种花点儿,转换的扭带。起着运接的作用,是最基础的点儿,由始至终全用此点儿贯穿。起板时,节子甩动两下发出〝嗒、嗒〞的两声响,规定出节奏,然后大板与节子配合。

节子:│ 嗒 0 │ 嗒 0 │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0 0 │ 0 0 │ 特 0 │ 呱 0 │ 呱 0 │ 呱 0 │

2、鸳鸯点儿:

大板采用〝下点上敲〞的板式。下点时,拇指穿入两块竹板之间,撑住线绳处。以右手虎口夹住底板,向左敲打前板,发出〝台、台〞像小锣一般的声音。然后扬起前板,连续板落,发出〝呱〞的声音。由于细声粗声结为一体,故称之为〝鸳鸯点儿〞。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台 台 │ 0 台 │ 0 台 │ 台 0 │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特 0 │ 0 呱 │ 0 0 │ 呱 0 │

3、马蹄点儿:

这种板式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勃〞,〝得〞的声响。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勃〞的声音。然

快板

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得〞的声音。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嘀喀│

大板:│ 勃 0 │ 得 0 │ 勃 0 │ 得 0 │

4、剃头:

演奏此板式时,节子不再抖动。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捏住,靠虎口的张合,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托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夹〞的声音。

右手大板扬起,上端相迭,用虎口握住两板迭接处,两板平行成一字。转动手腕,以大板前板的前缘,往节子底板的顶端敲击,发出〝啪〞的声音。

然后再以大板前板的前缘,搭在节子底板的顶端,顺势拉下,在节子的前四块板上端,轻轻括出较长的〝聒~〞的声音。

节子:│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大板:│ 0 啪 │ 0 聒~│ 0 啪 │ 0 聒~│

5、滚板:

衔接在〝剃头〞板式之后专用的板点。由于大板的动作,呈现划弧一般的滚动,所以称为〝滚板〞,共有三个碰击点。当〝剃头〞板式收尾时,也就是〝聒~〞的声音一完,左手腕向上翻转,以节子下端,撞击大板前板的凸面中段,发出〝翻〞的声音。接着,节子不动,右手腕向上翻转,手往上抬,令大板底板凸面下端,撞击节子下端,发出:〝挑〞的声音。随即,在节子发出两拍〝夹、夹〞的声音中间,右手掌心向上,反握大板,以底板下端,向左横向撞击节子第一块板的中段处,发出〝撞〞的声音。

节子:│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大板:│ 0 啪 │ 0 聒~│ 翻 挑 │ 0 撞 │ 0 0 │

6、莲花板:

用运腕力,将节子快速抖动,发出〝嘟~〞的声音;延长两拍后,用大板将节子的节奏切住,这就是莲花板的打法。 由于〝嘟~〞的声音达续两拍,比起其它板式的节奏花样要特殊,因此称为〝莲花板〞。

节子:│ 嘟....│....0 │ 嘟....│....0 │ 夹 0 │ 嘟....│....0 │

大板:│ 0 0 │ 呱 0 │ 0 0 │ 呱 呱 │ 0 呱 │ 0 0 │ 呱 0 │

7、连板:

大板高高扬起,达续敲出,节子根据大板的拍节,配合

快板

节奏。此板式在〝对口快板〞或〝数来宝〞中经常使用。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0 │

大板:│ 呱 0 │ 呱 0 │ 呱 0 │ 呱 0 │

8、收尾板:

开场板即将结束时使用,速度缓缓减慢,为起唱做好准备。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特 0 │ 0 呱 │ 0 0 │ 呱 0 │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0 │

大板:│ 特 0 │ 0 呱 │ 0 0 │

节子:│ 嗒 0 │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特 0 │ 特 0 │ 0 呱 │ 0 0 │ 呱 0 │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0 │

大板:│ 0 0 │ 0 0 │ 呱 0 │

六、板头

板头,又叫开场板,是最先送入观众耳朵的声音。打好开场板有三个作用,一是吸引观众,二是酝酿情绪,三是确定速度。万不可多打,观众不叫好,打起来没完,那就成了耍杂技了,效果会适得其反。

七、各种板式

写快板要熟悉各种句式,唱快板要掌握各种板式。板式就是节奏。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节奏,才能唱得变化多端,起伏连绵。

对口快板常用的板式有以下几种:

1、顶板。就是演唱时顶着板唱,又叫整拍起。对口快板速度较快,激情、火爆,顶板唱用得较多。如:

红十 月,十月 红,

神州 大地 在沸 腾,

北京 城,传喜 讯,

全国 人民 齐振 奋。

2、让板。又叫闪板,就是让开板唱,半拍起。同是三、三、七的句子,唱法可有不同。

0从 0城 市,0到 0农 村,

0百花盛 开 0喜 0迎 春。

0从 0内 地,0到 0边 疆,

0山 0山 水水 披新 装。

这样就把速度放慢了,易于抒发感情。但从头到尾这样唱就不行了,非把观众唱睡了不可。

演唱时顶板和让板是交替进行的。这样才听着有起伏,有变化。我们演唱的《说长征》中的大会师一段,是这样处理的:

《说长征》讲解

这样处理,由慢渐快,激昂慷慨,越唱越有劲,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3、垛板。遇到垛句、贯口,用垛板唱。如《说长征》中间一段:

一把米传遍了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各地来的指战员。

演唱时要把这九个省名一气贯通。一字板,赶板垛字,让人听着铿锵有力,提神鼓劲。

4、抻板。把字音抻长,造成特殊效果。如《送猪记》的结尾:

远处传来一回音,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爱人民,

军民团结一家人。

在演唱第二句中的解放军的军字时,有意把字音放慢抻长,让人们回味去。

5、切板。唱着唱着突然停止,把板切住。如《七遇好八连》中的一段:

八连好,好八连,

艰苦作风代代传,

一滴水,一度电,

一寸布,一条线,

一粒米,一把面,

一块煤,一块炭,

一棵葱来一头蒜——

都要在脑子里边转一转。

当唱到一头蒜时戛然而止,停两三秒钟再起板,仍照原速唱下去。这叫字断气不断,无声胜有声,能收到异峰突起的效果。

掌握各种板式的关键,是演员要有心板。演员的心板,是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初学快板的同志务必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八、字音用气

1、字音要念准

说快板要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字眼清,音韵美。我们东北地区的同志说快板就要特别注意语音,不能把日读成“意”,把热读成“夜”,把肉读成“右”,把人读成“银”。

2、尖团字要分清

戏曲和曲艺都非常讲究尖团字。凡以ZCS为声母的字,都是尖字,其他皆为团字。这方面我们东北地区的同志也要注意,弄不好就把是读成“四”,把同志读成“同自”。

3、嘴皮子要有劲

劲是指功夫,是指把字读得真,读得清,有时还要读得俏,而不是使拙劲。用老艺人的话说叫喷口。

为了练好嘴上功夫,北京军区战友曲艺队的同志们,过去总结出一套经验,对练习嘴里每个部位的功夫都编了绕口令,每天坚持练习。他们有这样一个口诀:

唇齿腮喉舌,

五位相结合,

咬字分轻重:

喷、弹、啃、吐、磨。

练习这五种口功的绕口令是:

喷: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炮。

弹:断头台倒掉短单刀,

歹徒登台偷短刀,

断头台塌盗跌倒,

对对短刀叮当掉。

啃:哥挎瓜筐过宽沟,

快过宽沟观怪狗,

光顾怪狗瓜筐扣,

瓜滚筐空哥怪狗。

吐:无父母,不孤独,

五叔督促苦读书,

不读书,无出路,

独宿竹屋哭不住。

磨: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四十不是十四,

十四不是四十,

十四四十四十四,

私自试一试。

把每个绕口令连续念多遍,由慢到快,字字吐真,坚持下去,定长功夫。

4、用气要匀称

山东快板演员

无论搞说的,还是搞唱的,都讲求运用气口。一段快板说出来悦耳动听,包含着几种因素:字儿,气儿,味儿。字指吐字,气指气口,味指韵味。 字靠气托着。打个现代化的比喻:气是火箭,字是导弹。演唱一个大段子,三四百句长,说起来声声清脆,字字如珠,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潮的时候气供得上,撤板的时候气托得住,激情时气不喘,抒情时气不散,这些都是气口上的功夫。

讲气口,主要是用气匀称,会换气。著名的快板演员王凤山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三种换气的方法,是很可取的。

攒气。在演唱赶板、垛板、贯口之前,吸足一口气,做到深吸慢吐。

晃气。在段落转折,人物对话的地方,用虚伸手或虚迈步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抓空换气。晃是虚晃的意思。

偷气。短促换气,叫偷气。有时就在一个三十二分的休止符里换口气,不影响吐字,不破坏句子,还不能让观众看出来,这就得有个巧劲。

九、协调配合

1、接替关系

对叙述性较强的作品,往往是这样处理:甲唱一段,乙唱一段,两个人一递一段地替换着唱,都是演员身份,唱词的分担也都差不多。属于这种情况,甲乙的关系就叫接替关系。但这种接替关系决不意味着消极等待,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你唱的时候我没事,我唱的时候你愣神,那就会破坏整个的演出情绪。两个人应该是互相启发,互相烘托,互相刺激,一段连一段,一浪高一浪。我和王铁虎表演《说长征》的时候,对于段落的衔接,感情的融会,眼神的交换,动作的配合,声调的协调,风格的统一等等,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处理,较好地运用了接替关系,使这个叙述性较强而又比较庄重的作品收到了较好的演出效果。

2、捧逗关系

天津快板作品《武松打虎》

在对口相声中,甲是逗哏的,乙是捧跟的,双方的关系为捧逗关系。对口快板从相声中吸取和借鉴了这种捧逗关系,使它本身更加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对口快板中甲、乙的捧逗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类似相声中的“一头沉”,甲为主要叙述者,乙对甲的叙述表示赞同、疑问、反对,起烘托作用。另一种情况类似相声中的“子母哏”,甲、乙二人叫着劲唱,相互比试能耐、才华、知识和对某一件事情的了解深度,造成艺术效果。这两种情况,依据作品而定。例如刘学智表演的《从军记》,我们演出的《巧遇好八连》,战士演出队演出的《送猪记》等,都属于“一头沉”的类型,《学雷锋》则属于“子母哏”的类型。这些节目,都较好地运用了捧逗关系,效果强烈,趣味横生。 3、人物关系

这里指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对口快板的表演中,经常遇到甲乙同时进入人物的情况,这就要借助戏剧表演的手段了,尽力把作品演活。比如我们在表演《神枪手》的时候,甲的身分是固定的,从始至终是战士,乙是跳出跳进的,跳出来是演员,跳进去是团长。作品中有老团长和小战士打乒乓球、睡通铺、比耐力几个重要情节。我们在表演上注意了人物关系,结合对口快板的特点,运用了戏剧表演的手段,很受干部战士的欢迎。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酷问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kuwd.com/answer/1331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