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碘加热 它一定升华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四节采用如图1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那么,碘在加热的过程中,碘的温度已经超过它的熔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只看到气态碘,没有看到液态碘呢?笔者针对此问题,做如下的探讨和分析。
1问题呈现
我们采用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加热过程中碘晶粒逐渐减少,同时逐渐出现紫色碘蒸汽,而且中途未发现有液态的碘出现;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试管中同时观察到了液态碘和气态碘。
问题1:碘升华实验为何采用密封的“碘锤”加热演示,而不将碘直接放入密闭试管(如图2)中加热?
问题2:为什么碘锤中的碘只升华不熔化?碘量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问题3:能否用控制温度的办法让碘只升华而不熔化?
2观点支撑
升华与熔化都是物态变化,虽没本质的区别,但它们发生的条件及特点不同,笔者总结有以下四点:
(1)升华在物体表面发生;
(2)升华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3)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升华越快;
(4)碘的熔化需要达到碘的熔点并继续吸热。
3探讨与分析
(1)在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时,采用密封的“碘锤”加热,而不将碘放入的密闭试管中进行实验,主要是将碘放到密封的“碘锤”中加热相比放在试管中加热有这样几个优点:
①碘锤的密封性比试管好。碘蒸气有刺激性气味,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属于有毒气体,放在密封的“碘锤”中加热,使碘蒸气不易溢出;如果采用试管进行实验,碘很不容易保存,极易升华一部分到空气中,可能具有一定危险。
②“碘锤”中的碘可以重复使用。由于碘锤的对称性设计,在给碘锤加热时会让碘在“碘锤”的一端升华,停止加热后几乎全部在另一端凝华,而在下次使用时,将碘锤倒过来加热即可;但试管下端的碘升华后会在试管口凝华,却不方便从试管口对碘进行加热。
③更容易说明碘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由于“碘锤”上下都有凹槽,对“碘锤”中的碘加热,当看到紫色的碘蒸气充满整个空间时,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凹槽滴入适量冷水,会看到紫色碘蒸气减少,而碘锤上部碘粒明显增多,说明碘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所以,采用密封的“碘锤”进行实验演示更优于采用密闭的试管进行实验演示。
(2)如图1,采用“碘锤”给碘直接加热,发现黑色的碘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中途没有出现液态的碘;而采用图2中的密闭试管进行实验,对试管中的碘直接加热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液态的碘,说明固体的碘熔化了。
在该过程中了解到,单质碘是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鳞片状晶体,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35℃,液态温度区间为70.85℃,区间较小,易升华为紫色碘蒸气。对“碘锤”中少量的碘晶粒加热后,碘的温度升高,由于升华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并且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升华越快,所以少量的碘在温度达到它的熔点前已经全部升华为碘蒸汽;而在试管中碘较多,并且升华是从物体表面发生的,在加热的过程中下面的碘还没有升华完,已经达到了碘的熔点,于是开始熔化,因此出现了液态的碘。
所以,为了成功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我们需要用极少量的碘晶粒即可,不宜在“碘锤”中放太多碘。
(3)为了用控制温度的方法,做只升华不液化实验,我们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将与图2中相同的碘放入试管中,并将密闭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通过水浴法对试管中的碘加热,发现试管中逐渐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而且并没出现液态的碘。
在该过程中了解到: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
因此,采用水浴法加热,控制水温不超过碘的熔点,即可让碘只发生升华而不会发生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