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造景9个手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人是景观设计的第一要素,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满足人类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在景观设计中不只是一个具体的房屋,是指用物质的手法对环境的多次限定。景观设计中还包括道路、水体和小品。景观设计式一项多因素、多功能的设计,分为九种设计手法”。
构思、构图
构思是景观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等。
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布置组织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布置: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等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要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景制宜。
主从与对比
在景观布局中,以呼应取得联系和以衬托突显差异,就成为处理主从关系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1)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在景观设计布局中,常用的突出主体的对比手法是体量大小、高低。某些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各部分的体量,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往往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在布局上利用这种差异并加以强调,可以获得主次分明、主体突出的效果。
再一种常见的突出主体的对比手法是形象上的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如一个高大体量景物、一些曲线、一个比较复杂的轮廓、突出的色彩和艺术修饰等,都可以引起人们的注目。
(2)组织轴线,分清主次
在园林景观设计布局中,尤其在规则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运用轴线来安排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形成它们之间一定的主从关系。
一般是把主要部分放在主轴线上,从属部分放在轴线两侧和副轴线上,形成主次分明的局势。在自然式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部分常放在全园重心位置或无形的轴线上,而并非形成明显的轴线。
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局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对景分为正对和互对
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的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布置的景点。
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
对景一般指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
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借用远处的景致。如苏州拙政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借景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一般借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远借把远处的园外风景借到园内,一般是山、水、树林、建筑等大的风景。
2)邻借(近借) 把邻近园子的风景组织到园内,一般的景物均可作为借景的内容。
3)仰借利用仰视来借景,借到的景物一般要求较高大,如山峰、瀑布、高阁等。
4)俯借指利用俯视所借景物,一般在视点位置较高的场所才适合于俯借。
隔景与障景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
障景(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凡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障景的设置可达到先抑后扬,增强主景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可有意屏挡不美观的物体和区域,在选景和纯化景色中是必不可少的。
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景物称之隔景。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隔景有实隔与虚隔之分。实隔后视线不能透过,造景上便于独创一格。虚隔则视线可以透过,增加联系及风景层次的深远感。
园林景观布局中多用分隔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隔而不断,有道可通,景断意联。如颐和园人口区用宫墙将空间分离层次,又用牡丹台(自然式台岗)隔挡视线,但隔而不断。人们通过堑道,绕过山口,则豁然开朗而至昆明湖景区。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桥分隔水面成南北两片,西堤分湖面为东西两部分,万寿山分昆明湖为前湖后湖,确实分而不离,隔而不断,水陆相通,层次幽深。
引导与指示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是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一座园林创作,关键在于引导的处理。引导是个抽象的概念,它与具体景象要素融汇一气而体现园林思想与实用的全部内容。因此,引导决定诸景象空间关系,组织景观的更替变化,规定景观展示的程序、显现的方位、隐显的久暂以及观赏距离。
渗透与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戛然而止”,给人以良好的空间体验。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不管是古典造园还是现代景观设计,我们都不能将设计思维局限于单向的、内敛的空间格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必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平面布置,而是关系到整体环境的质量,即便是一座仅仅被当作日常生活附件的小型私家花园也应当同周围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通常情况下,空间的边界已经由建筑物及其它实体所确定,它们往往缺乏园林空间所需要的自然的氛围,空间的延伸就是为了改善这种空间的氛围。因此,古代的造园家与现代景观设计师们都运用相同的手法将基本的景观要素如山石、植物、和小巧精致的构筑物对现有的场地边界作了精心的处理,并通过这些处理,既可以丰富园林本身的“意境”,又使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环境得到了改观。而场地的分界本身也可以利用植物或其他天然的屏障构成,使其成为景物的一部分,同时对内部和外部空间起到了美化作用。苏州的沧浪亭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的一个典范。将这所园林与城市分开的蜿蜒的河道,曲折伸展的长廊和河畔散布的树木亭榭,这些形式各异的景物所组成的边界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又为路上的行人提供了优美的景色。这样,城市空间和园林空间就形成了相互的渗透,边界仿佛消失了,生活在如此环境中的城市居民无疑是幸运的。
空间的延伸对于内部空间的营造也具有重要价值。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这一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使得方寸天地之间也能体会到空间的丰富变化,满足不同的行为和心理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造园技巧来处理空间的分隔。
景观渗透设计的常用手法及元素
采用开放式空间形态,将室内空间向大自然延伸。水体与植被的运用,自然光的引入,使大堂、中庭等室内空间内外景互相融合。室内植物造景需科学地选择耐荫植物并给予细致和特殊的养护管理以及合理的设计与艺术布局,加上现代化的采光、采暖、通风、空调等人工设备改善室内环境条件。创造出既利于植物生长,也符合人们生活和工作以及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雅致、美观,犹如处于宁静、优美的自然界中。
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应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一、空间的组织中的尺度概念
(1)空间的立体造型
园林景观空间中的立体造型是空间的主体内容,也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其造型多样化从视觉审美及艺术性角度而言,首先要与周围环境的风格相吻合统一,其次要具备自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视觉流程上与周围景观产生先后次序,在比例、形式等构成方面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空间的不同尺度传达不同的空间体验感。小尺度适和舒适宜人的亲密空间,大尺度空间则气势壮阔、感染力强,令人肃然起敬。
(2)空间的平面布局
园林景观空间的平面规划在功能目的及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体现出一定的视觉形式审美特点,诸如比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统一等原则的运用,使道路、广场、建筑、设施等与绿地交错分割,充分发挥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明确的平面形态轮廓,表现出极具视觉美感的布局形式。
平面中的尺度控制是设计的基本,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种场地、设施、小品等的尺寸控制标准及舒适度。不仅要求平面形式优美可观,更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3~4m的主要行车道路,两侧配置叶木的枝叶在靠近道路0.6~1.5m的范围内应按时修建,用于形成较为适当的行车空间。
二、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概念
(1)园林中利用植物而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
①.半开敞空间--少量较大尺度植物形成适当空间。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
②.开敞空间--用小尺度植物形成大尺度空间。仅以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
③.完全封闭空间--高密度植物形成封闭空间。此类空间的四周均被植物所封闭,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比如配电室、采光井等周围被植物遮蔽,增加隐蔽性和安全性等。
④.覆盖空间--高密度植物形成限定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
(2)从配置方式上体现园林中植物组合方式
根据植物自身的观赏特征,采用多样化的组合方式,体现出整体的节奏与韵律感。
孤植、丛植、群植、花坛等植物造景方式都体现出构成艺术性。孤植树一般设在空旷的草地上,与周围植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适合的视线距离为树高的3~4倍;
丛植运用的是自由式构成,一般由5~20株乔木组成,通过植物高低,疏密层次关系体现出自然的层次美;群植是指大量的乔木或灌木混合栽植,主要表现植物的群体之美。种植占地的长宽比例一般不大于3:1,树种不宜多选。此外,还有树木高度上的尺寸控制问题,或者纵横有致,或者高低有致,前后错落,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质感与肌理
质感是材料本身的结构与组织, 属材料的自然属性,质感也是材质被视觉和触觉神经感受后经人脑综合处理产生的一种对材料表现特性的感觉和印象,其内容包括材料的形态、色彩、质地等几个方面。
肌理是指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纹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表面的形态特征,使材料的质感体现更具体,形态和色彩更容易被感知,因此说肌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营造具有特色的、艺术性强、个性化的商业空间环境,往往需要采用独特性、差异性的不同材料组合装饰,各界面装饰在选材时,既要组合好各种材料的肌理质地,也应协调好各种材料质感的对比关系。
装饰材料的不同质感对商业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材质的扩大缩小感,冷暖感,进退感,给空间带来宽松、空旷、亲切、舒适、祥和的不同感受,在商业空间环境设计中,装饰材料质感的组合设计应与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职能性、目的性设计等结合起来考虑,以创造富有个性的商业空间环境。如下图,暖色木质装饰材料与白色钢结构的质感组合对环境整体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
(1)装饰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的运用
正确地运用装饰材料,能增加商业空间环境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体现产品说服力,提高品牌形象。例如在质感处理上要考虑质感的均衡,一般来说,光滑的材料可以反射光线,粗糙的材料可以吸收光线;空间大的似乎以质感粗一点的材料为佳,而空间小的则采用光滑质感材料为佳;大面积的墙面可以粗一些,重点装修的墙面则要精细一些,以取得对比的效果。装饰材料质感的组合,在实际运用中表现为三种方式:
❶.同一材料质感的组合。
❷.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
❸.对比质感的组合。
(2)装饰材料属性表现
装饰材料属于强质材料,所谓“强质材料”是指有质地、质感、光泽等特性中任意一项的材料,通过这些属性表达出人的精神、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强质材料的特点在于它除了可以将自身的色彩、纹样等奉献于所需的空间效果外,还可以与其它材质内容进一步丰富装饰效果,从而表达人们的精神、心理等文化特性。例如,以天然木材进行装修时,在获取木材的纹理、色泽效果的同时,亦获取了木材的触感和木本质的视感,从而使装饰效果更加丰富,使人产生温暖、自然舒适的心理感受。
在室内装饰时,纯粹使用强质材料,材料间的组合显然是谐调的,因为具有“强质”这一共性的组合,如木材、石材、玻璃等强质材料虽然具有各不相同的质感,但组合后很容易达到和谐的效果。将材料作强质组合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同一室内空间中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色彩,一般不会出现单调感,如用不同加工程度的木材组合:高贵的精加工木质饰面与粗朴自然的粗加工原木同处一室,尽管色调相同,但两者搭配仍相得益彰,这是因为室内种种材料自身的装饰性是富于变化的,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装饰效果予以强调。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从质感、肌理、色彩、造型各方面着手,实现各种材质简约与丰富、质感与品味、实用与个性的相互照应、有机组合,反对多余装饰,祟尚合理的构成,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感和色彩的搭配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的重视,开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创造新的质感效果,重视人对这些质感效果的心理效应已成为现代商业空间室内设计追求的目标。
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运用。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有加强魅力的能量。
韵律与节奏是产生形式美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一切艺术都与韵律和节奏有关。韵律与节奏是同一个意思,是一种波浪起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而有条理地重复出现,或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就可获得韵律感。主要体现在:疏密、高低、曲直、方圆、大小、错落等对比关系的配合。
比如:有一块很大的草坪,草坪中土坡起伏平缓,线条圆滑;利用绿植塑造几个尖塔状造型后,就改变了原有过于圆润之意,而增加了高耸之势;强弱、高低、错落等微妙的起伏关系使草坪孕育着一种生命的律动;在花径设计中利用不同高度、不同颜色和质感的花卉相间种植并有序的布置,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幽美视觉冲击。
(1)形成韵律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是形成韵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之间的运用,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韵律感也就油然而生。
点
点在花卉装饰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指单体或数个单体的零星点缀,其手法有:自由、陈列、旋转、放射、节奏、特异等,不同点的排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插花构图中的点主要是焦点和散点,焦点一般位于横直两条黄金分割线在画面中的交叉位置,可以利用特殊花材或醒目的花色突出焦点,突出创作思想和表达的意境;散点是多散于周边或填充空间的位置,能使插花作品画面活泼生动。总之,点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美,是花卉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
在这里所称的线也就是指用植物栽种的线或是重新组合而构成的线,例如:装饰绿化中的绿篱。线可分直线、曲线两种。要把绿化图案化、工艺化,线的运用是基础,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的关系,同时,线有很强的方向性,垂直线庄重有上升之感,而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神以线而传,形以线而立,色以线而明,绿化中的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面
花卉绿化装饰中的面主要指的是绿地草坪和各种形式的绿墙,它是绿化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面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形,例如:任意的、多边的、几何的;把它们或平铺或层叠或相交,其表现力非常丰富。
(2)韵律的基本形式
①.连续韵律
连续韵律一般是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排列,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关系与距离,可以无休止地连绵延长。往往可以给人以规整整齐的强烈印象。一般在构图中呈点、线、面并列排列,犹如音乐中的旋律,对比较轻,往往在内容上表现同一物象,并且以相同的规律重复出现。
如用同一种花朵,或相同大小的同一色块的连续使用和重复出现。花坛、花台、花柱、篱垣、盆花设计中应用较多,相同形状的花坛,种植相同花卉或相同花色的花卉连续排列,形成整齐规整的效果。
②间隔韵律
间隔韵律在构图上表现为有节奏的组合中突然出现一组相反或相对抗的节奏。对比性的节奏可以打破原有节奏的的流畅,形成间断,就像音乐旋律中忽然加入一级强音符,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节奏。在花坛、花台、花径、花柱、篱垣、花墙、盆花等装饰应用中应用较多,避免呆板。
比如,盆花放置时利用变叶木和散尾葵两种质地、颜色、高度等完全不相近的盆栽间隔摆放,形成既有分割空间作用还不至于隔断空间、增强通透性的效果,还能打破一种盆栽的单调、呆板的氛围。
③交替韵律
交替韵律与间隔韵律相似,交替韵律是运用各种造型因素做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等手法,形成丰富的韵律感。
运用形状、大小、线条、色调等多种因素交替变化,产生韵律形式美,规律而又多样。
④渐变韵律
渐变韵律是各要素在体量大小、高矮宽窄、色彩深浅、方向、形状等方面作有规律的增或减,形成渐次变化的统一而和谐的韵律感。
⑤动态韵律
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间隔距离、弯曲弧度、线条长度等,可以形成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具动式的旋律作品的构图,有强烈的动态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