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怎么死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聂耳溺水而亡。
聂耳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去往日本学习,但在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游泳时,溺水身亡,去世时,他才23岁。
1954年,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聂耳墓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郭沫若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
1954年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地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 。1963年,随着中日民间的贸易往来,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写介绍聂耳生平碑文,并请郭沫若题写纪念碑。郭沫若书题了“聂耳终焉之地”六个大字。
扩展资料
1、名字由来
聂耳原先并不叫这个名字。原名聂守信,字子义,故又称聂子义。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
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聂”)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2、酷爱音乐
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
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3、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1933年,聂耳在共产党员田汉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日寇已侵占东北,国内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田汉建议与他一起创作一首歌曲来激起人们的士气。
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并在被国民党抓捕之前,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下了他所作的词。
聂耳拿到田汉的歌词之后,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日本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定稿,寄送回国,高昂雄壮旋律激励着民众为国献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国歌,并在1982年请定位国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的贡献之一,也是聂耳为祖国所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