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旅游攻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小编今天教你们五台山旅游攻略,解决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五爷庙,也称五龙王殿,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万佛阁内(罗睺寺以南约100米)。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由文殊殿、五龙王殿、古戏台三座主体建筑构成。在五台山众多的寺庙中,五爷庙是间不大的庙宇,但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也是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
黛螺顶(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黛螺顶(寺)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朝台”。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大白塔)后单独成为一座寺庙,因为寺中有大白塔,故称为塔院寺。寺中的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红墙、琉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尤为壮观。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将菩萨顶由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寺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代表皇权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自此菩萨顶成为了清朝皇室的庙宇。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显通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二座寺院,建成仅晚于洛阳白马寺。当年汉明帝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同年两人来到五台山,建造了显通寺,揭开了五台佛国的历史。
位于台怀镇的殊像寺,始建于东晋(317-420年)初年,明代多次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寺院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像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