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手抄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防震减灾手抄报是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手抄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工具,不仅省力,还可以提高小朋友防震减灾的知识。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地震会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发生,每个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叫震中;
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恶。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小,人感觉不到。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多次,造成破坏的地震近千次,7级以上造成巨大破坏的仅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人烟稀少地区。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灾害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几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自身在不断地同大自然协调与抗争中得到发展,自然灾害可以破坏人们已有的家园,但它阻挡不了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科学发展注重的是经济社会、人文、自然间的发展,主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以牺牲生态、资源、环境为代价,坚持的是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其内容而言,减灾当属重要内容,因为减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抗震救灾精神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得益于自强不息精神。
纪念汶川地震5周年手抄报资料:
今天是汶川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五年前的今天,一场地震将汶川夷为平地,无数的孩子在那天永远的失去了母亲,成为孤儿,而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这两个特殊的日子竟然赶到了一起。在汶川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孩子,现在却要感受着这两天的痛苦,母亲的忌日和母亲的节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陪伴我们最多的是母亲,为我们操心最多的也是母亲。可能是孩子都是由母亲生育和亲身照料的缘故,我们对母亲的依赖远远大于父亲。
今天,我们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默默的哀悼,明天,我们要为我们的妈妈送上一句“妈妈,您辛苦了!”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手抄报资料:
失去的我们只有祭奠哀悼,默默为其祈祷,得到的拥有的我们要好好珍惜,默默的守护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激情。我们不远悲剧再次发生,我们不愿看到任何悲苦,所以活着的我们应该感恩,应该慰藉,应该奋斗不止。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抗震救灾精神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巍巍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长江、黄河那样,夜以继日,奔腾不息,这其间流淌的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魂。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发源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
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黄帝立国,从革故鼎新到抵御外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并逐步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化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述。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垂范后世。
防震减灾的手抄报资料: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爱心就是希望。中华民族素有积德行善、济贫扶危的传统美德。灾区群众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万众青海人民的心,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早日战胜灾害,走出困境,渡过难关,重建家园,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奉献一份爱心,温暖一个家庭,送上一份真情,点燃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