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卓越教育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本期关注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
引发大讨论
1916年,曾经有一份成绩单摆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面前:国文98分,数学0分。
当年,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了这位考生,多年以后,这位考生集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等众多头衔于一身。他就是因散文《荷塘月色》而广为人知的朱自清。“数学0分”的经历非但没能成为朱自清生命中的遗憾,反而让他的履历多了些传奇色彩。
但在要求全面发展的今天,数学0分的学生恐怕不会有朱自清那样的运气了。不久前,一份长达5页的学生来信摆在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人称“根叔”)的面前。这封信出自该校新闻学院2011级的一位本科生,他在信中问“根叔”:“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这封信引来了网友的关注、媒体的兴趣,一时间,从学者到媒体再到网络,大家为此吵翻了天。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李宁
■事件进展
“根叔”很重视,全校大讨论
给李培根校长写信的同学姓朱,他在信中写道:“学校对新闻专业修数学的要求,真的让我很失落。据我所知,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是不学数学的……”他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全面发展有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在列举了文科生不应该学数学的诸多理由的同时,他问校长:“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
据报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设文科专业时,华中科技大学就设置了数学课,当时主要出于文理交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考虑。近30年过去了,这种延续是否还有道理?
小朱的信得到了李培根校长的高度重视,在他的要求下,全校展开了对课程设置问题的大讨论。虽然不少文科生表示不该学数学,但是在讨论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很统一,认为数学能训练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科学生形成互补,所以“肯定要学”,但与理科生相比,难度应该有所下降。
昨日,记者就“课程设置有无更改”等问题联系华中科技大学时,其校办公室、宣传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都表示知道这件事,但进展如何,截至发稿时止,仍未得到肯定的答复。
■网友
争论不休,坐等结果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这一话题在网上之所以能引起热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很多人都是“过来人”——目前,在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高等数学都是必修课。对于那些学文科且数学不好的人而言,几乎都感受过数学带来的“痛苦”,也有很多“不吐不快”之言。
反对在大学课程中设置数学的人,有很多从高中时起就觉得“备受摧残”,至于那些因数学成绩不好而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人,更是希望噩梦不重来。然而天不遂人愿,据统计,大学时高等数学成了文科生挂科几率最高的学科。很多人认为,数学学到初中阶段就完全够用了,再学只不过是浪费时间,以至于有网友如此评论:“语文好歹能增长你的文学知识,英语能让你与外国人交流,历史能让你长智慧,地理能让你不至于迷路啊……可是数学学深了有什么啊?你用函数买菜啊?你去黄鹤楼还要算长江里的船距离你多远啊?你看到一排电话号码要想想它们之间有没有通项公式啊?”
反对者虽理直气壮,但支持者则很不客气地指出,“学数学无用的人太过于实用主义”,并列举出学习数学的诸般好处,比如锻炼逻辑思维等。但这种说法立刻招致猛烈攻击,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徐欣在微博中反问:“难道我没有逻辑么?如果一个人到了大学还没有逻辑,那只会学不好高数,不会培养出逻辑。基础教育阶段肯定得学数学,高等教育阶段就该根据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学习了。”但是,立刻又有网友反问:“这样跟普通专科职业学校独孤一味、只专注于本学科的学习又有何区别呢?”
虽然争论很激烈,网友也纷纷献策,提出“按不同学科规定数学课程的难度”“降低占学生总成绩的比例”等建议,但是大家都在期待,这封信能让“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的争论在华中科技大学收获一个结果。
■专访
教育学者熊丙奇:
该不该学不能一刀切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教育专家熊丙奇,本科学电力工程的熊丙奇与高等数学打了好几年交道,数理化成绩一直都很好,所以在他的感性认识中,学数学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至于“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这一问题,他的第一反应是,此问题的实质“不是学不学数学,而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出了问题”。
熊丙奇说,国外的大学,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课程是必修课,而在中国高校中,必修课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基础课程太多。必修课太多,压缩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空间,因此学生不爱学习、但又必须去学的课程时常出现。对“数学该不该列入文科生的基础课程”的问题,熊丙奇反问“什么叫文科”?他说文科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历史、艺术都可以算是文科,但是如果日后做文化市场调查,还是会用到统计学;而作为人文学科大类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和数学的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所谓的必修课,应该和该专业高度相关。
同时,熊丙奇指出,现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趋势:“有些学生不爱学基础课程,认为学此类课程没有用。这种学生是要出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对基础学科的掌握很重要,理转文容易而文转理难,就是因为对基础学科的掌握程度不同。”他还说,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是他以后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基础,而这些能力,大多是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的。
最后,熊丙奇说,“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不应该是以一刀切的方式解决,而是要从培养个体的角度出发。
■微评论
没有没用的,
只有更有用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这句话激励了无数学子,当这句话异化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时,人们对“数理化”所能起到的作用产生了怀疑,更多时候在想:“数理化到底有什么用?”
“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很容易让人想起前些年“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有没有用”变成了一种判断标准,该不该?在大多数人都盼着“有个好爸爸”的年代,这种判断标准的出现并不奇怪,然而,就像投资有长期回报和短期回报之分,学习或者说读书带来的效用和影响,很多时候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
艺多不压身,基本上很少有完全没有用处的技能,练就“屠龙术”的人,即便无龙可屠,或许他可以从中演化出打虎的技巧。对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而言,没有“无用”的技能,只有“更有用的”。不要怪学生陷入了实用主义,因为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最有用的。而这些,正是学校应该教给他们的。